06 August 2009

David Sylvian- 新輯訊息以及Mojo 九月號訪談


   兩年不見的David Sylvian 竟然這麼快就有新消息,坦白說我一開始還蠻驚訝呢!話說上週到書店進行例行的翻雜誌休閒活動時,以Arctic Monkeys 做封面的九月號Mojo 再次命中目標!別的報導/訪談/樂評/附贈CD都不重要,一翻到整整六頁David Sylvian 的專訪,我就倒地不起,只能乖乖掏錢結帳啦。
   是說若無新發行,幹麻要隨便給你訪問?是的是的,前Japan 主唱、曾被譽為世上最美麗的男人David Sylvian,轉眼已單飛超過二十載,今年九月十四號即將推出第六張個人錄音室專輯(我沒有把純演奏專輯算在內)。封面走回自然寫實風的「Manafon」不意外又請來各知名前衛樂派專家助陣,包括吉他手Keith Rowe、薩克斯風手Evan Parker、日本作曲家Otomo Yoshihide 以及奧地利前衛電音大師Christian Fennesz。看到這堅強陣容我先心頭一緊,再探訪談內容,果然和我擔心的一樣。。。。。嗚,人家不要再來一張「Blemish」(2003)啦~(好個無理取鬧的沒水準歌迷,有得聽還抱怨?)
   當然,現在擔心自己沒慧根欣賞「Manafon」似乎太杞人憂天了。這次主要是分享部份Mojo 訪問內容,由於Sylvian 極少受訪,我對他的認識也不夠深,所以六頁篇幅下來,從Japan 談到每一張個人專輯,從小時候的音樂啟蒙談到數位合作對象,字裡行間盡是許多我所不知道的David Sylvian 阿!於是斗膽摘錄幾則自己有興趣的如下:
1.       新專輯「Manafon」將會是張全然即興創作的作品。沒有任何demo 或先行譜曲,從錄音初期,Sylvian 便放任樂手自行jamming、激盪靈感。就連Sylvian 的歌詞都是跟在音樂後頭,想到什麼就即興寫下錄下,並不再修改。
2.       Sylvian Japan 時期的作品評價極低,除了「Ghost」一曲以外都沒什麼共鳴。樂團成名後,他認為在創作與精神層面都沒有繼續發展的空間,因而解散Japan,邁入單飛之路的確令他自由,順利進入創作新領域。(在這點我認為Sylvian 是自私的,甚至之後找來Japan 團員、以「Rain Tree Crow」(1991)為名錄音,也是他自我追求的其中一步。但正因為他總是以個人的提升為優先,我們才能見識到他從New-romanticsSynth-pop、爵士,到Progressive、環境音樂、實驗電音的層層蛻變,以及與多位藝術家合作碰撞的靈感花火。Sylvian 並非寫不出悅耳討喜的旋律,「Snow Borne Sorrow」(2005)就是很好的例子,而是他的創作,早已成為挑戰自我和探索音樂可能性的手段。我想作為Sylvian 的樂迷是幸福的,就連Sylvian 本人也坦承他離開Virgin、創立SamadhiSound 廠牌之後,可以不受限制地持續創作,是很幸運的事。)
3.       Dead Bees On The Cake」(1999)與前作相隔甚遠的原因,原來是Sylvian 那時過的太幸福(誤)。結婚生子、遷居美國、沉潛於印度教修行,Sylvian 在性靈精神方面的企求與滿足,令他一度將音樂視為次要。而「Dead Bees On The Cake」便是紀錄那段幸福時光的最佳證據。
4.       相對的,「Blemish」是Sylvian 婚姻破裂時譜寫的作品。在十分低迷的心境下,Sylvian 以重拾音樂的形式紓解內心的傷感。所謂即興書寫(automatic writing)也是當時發展出來的模式,並成為Sylvian 近年的創作轉捩點。(我是直到「Snow Borne Sorrow」的專輯曲「The Day the Earth Stole Heaven」才知道他已經離婚了)

九月號Mojo 封面
 
延伸閱讀:


17Sep2007- David Sylvian@ Royal Festival Hall, London

14Sep2007- David Sylvian@ Bridgewater Hall, Manchester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