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心煩搬家之事,這場演出就這麼被我一直擱著,不知何時才有心情把它寫成。
不怎麼有知名度的Sleeping States,屬於創作主腦Markland Starkie 的一人團,只不過巡迴時確實有三名團員支援。當初會注意到Sleeping States 說來都是緣分,若不是因為Xavier 捎來一封信而跑去倫敦看Tahiti 80 的acoustic set,順便逛了HMV,結果忍不住為了獨立廠牌Bella Union 合輯片買下兩張專輯,然後被合輯裡頭Sleeping States 的一曲「Gardens of the South」迷到不行,也不會跑去看這場門票頗廉價(只要五鎊)的gig。所以一切都要感謝Xavier 呢(真會牽拖,另外這因果關係也太冗長了吧?)
便宜歸便宜,暖場加主場還是有三個樂團上場,讓你從八點多到十一點看飽飽,但我就直接談Sleeping States 吧。與Bella Union 簽約之前已經發行過兩張專輯的Markland Starkie,曾在Bristol、London 甚至Norwich 都獃過一段時間。不假手他人的創作與錄音,早早顯露出Markland 的multi-instrumentalist 才能,然而樂器樣樣通的唱作人所在多有,那麼Sleeping States 究竟有何能耐,讓Simon Raymonde(Cocteau Twins 貝斯手 a.k.a. Bella Union 老闆)奉上一紙合約?
以合輯中的「Gardens of the South」作為入門曲,不免讓我對此團有不當誤解。其實Sleeping States 大部分的作品並非像「Gardens of the South」那般旖旎爛漫;踏著爵士調調的不規則節奏、以及合諧的多層次backing-vocal,營造出彷彿沐浴在春光中的幸福感,是我對Sleeping States 的第一印象。看表演之前,最期待的當然也是聽到這首『定情曲』。
很可惜,當天Markland Starkie 竟未搬演主打歌「Gardens of the South」(估計是那複雜的合聲即使用取樣亦無法在現場重現?),聽到最後,沒有找專輯來預習的我不禁開始懷疑自己會不會根本弄錯樂團名字了呢?
好吧,的確這樣說是有點誇張了。從Sleeping States 的其他歌曲,怎麼可能嗅不出我所著迷的些許蛛絲馬跡。嚴格說來,創作首腦Markland 並不是能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表演者,他的嗓音和態度,就如歌曲透出的那般溫和平靜,偶有高潮卻不致煽情,縱然低調卻絕非傷感。而且坦白說,當天他和團員們的默契尚未磨合完成,或許也是Markland 使用的調弦和節拍太『糕拐』,幾首曲子明顯有配合度不足的問題,Markland 亦頻頻為了曲間得花很長時間重新調弦道歉。看他一邊找話題閒聊、一邊調弦,好不容易開始演奏後,又突然喊停,『噢不行,這音還是不對』,Markland 有些愧疚地解釋,『我總是沒辦法同時做好兩件事(指對觀眾說話與調音無法同時進行)』。台下人們倒也很能理解,不太揶揄他,在黑暗中靜靜等待著。
目前看到的評論,大多將Markland Starkie 與Andrew Bird、Zach Condon(Beirut)、Grizzly Bear、Patrick Watson 相比(哈,怎麼盡是些美加樂團和創作人?)。然而Markland 並未如Andrew Bird 有著小提琴主導的曲式,或像Beirut 那般各式特殊樂器輪番上陣的氣勢,Sleeping States 於我,毋寧是更加出世,卻仍屬於凡塵的。像是將自己放逐到只屬於個人的花園沉澱舒緩那樣的感覺吧,像是獨處時的低語呢喃。融合爵士、民謠、以及吉他主導的實驗聲響並不少見,然而Markland 巧妙複製重疊自己的歌聲,配合特殊調弦帶來的抽離感,總能散發出幽幽的吸引力。那不斷迴圈的吉他聲和精心編排的多層次合音,達成一種奇異的協調,你知道,Markland Starkie 確實有他獨到的才華。
於是即使這個夜晚並不是個特別精彩的演出,甚至聽不到「Gardens of the South」的遺憾讓我回到家仍耿耿於懷,我依然很慶幸能見到Markland Starkie 本人,提前領會他帶來初秋涼意的聲響氛圍。歌單:看了就知道為何每首曲目間都得花時間調弦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