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北英格蘭小城Kendal的Wild Beasts,可說是我近期最期待看到的樂隊,甚至為了在離開英國前見他們一面,特地跑到劍橋。事實上,Wild Beasts前兩年都拜訪過Norwich,反而上次巡迴劍橋已是遙遠的2007年,只怪自己太晚發現他們。最近得知Wild Beasts明年三月又要來Norwich Waterfront演出,但自己無論如何沒機會再見此團,心裡多少有點哀怨阿。
而那讓我喜歡上Wild Beasts的契機,正是他們今年發行的第三張專輯《Smother》。其實上張專輯《Two Dancers》已讓他們獲得2010年水星獎提名,而這兩張作品皆為非常精緻洗鍊的Art Rock風格。在常見的搖滾編製中,滲入穠纖合度的合成器比重,成熟、優美,行雲流水如詩篇,耐心鋪陳的情感,既細膩又深邃。個人認為《Smother》比《Two Dancers》更加沉潛、順耳,卻也更有企圖心,或許兩年前就算聽了《Two Dancers》,我也不一定會被Wild Beasts煞到不能自已。除了不隨主流樂壇起舞的創作走向,雙主唱Hayden Thorpe與Tom Fleming,一個陰柔婉約,一個低沉厚實的vocal搭配,也是獨到之處。誠然,嗜好假音男聲的我不免偏袒前者多一些,但Hayden遊走於歌劇音腔與魅惑海妖之間的音質,並不算容易被接受的類型。
來到一年多不見的Cambridge Junction,即使sold-out gig仍不必提早排隊的劍橋風氣,依舊深得我心。事前忘了查Hayden站哪邊,於是我這回很難得地選了幾乎正中央的位置。先上場的曼城團Dutch Uncles,是第三次來劍橋幫人暖場。Guardian稱他們為前衛流行,我則覺得此團的節拍和曲調都不協調的很。主唱Duncan Wallis的嗓音好似Alexis Taylor,明明個頭不小,唱起歌卻十分輕巧,還會跳關節扭曲角度頗微妙的舞步。假如Hot Chip跑來玩搖滾樂,並摒棄他們悅耳的普羅旋律,可能也會做出類似的歌曲吧(?)
Wild Beasts的場子和想像中差不多,觀眾裡有許多年輕小夥子,頻頻大喊「Hayden I love you!」(原來偏心Hayden的大有人在麼?),但完全沒有推擠。舞臺上最顯眼的,是落在正中央兩架面對面擺放的鍵琴,Hayden(右)和Tom(左)各彈一架,兩人也各自負責貝斯和吉他,但Hayden彈貝斯、Tom彈吉他的時候多些。更偏左方的Ben Little(吉他/合成器),和正後方的Chris Talbot(鼓手),也是正式團員;偏右方的唯一女性成員Katie Harkin(鍵盤/合成器)似乎是支援巡迴而已。我覺得Cambridge Junction的音場可以再改善一點,Wild Beasts某些幽微的編曲細節,在現場並未完美呈現,有點可惜。燈光也可以不要那麼呆滯晦暗,除了令我一度懷疑自己有夜盲症以外,從頭到尾幾乎一直保持的深藍色調,都快悶死人了。不過這些缺憾比起Wild Beasts無可挑剔的歌單,與實際上看到他們在你面前大展身手的興奮感,當然都是芝麻小事了。
而當我說『無可挑剔』,那代表開場與結尾的選曲,起承轉合,main set加返場的長度,以及毫無遺珠之憾、亦毫無湊數性質的精準安排,就像順毛撫摸般,讓我心頭服服帖帖。例如以《Smother》的首曲〈Lion’s Share〉開場,末曲〈End Come Too Soon〉閉幕,就是個意料之中、卻叫人無法抗拒的組合。又例如《Smother》中唯二缺席的〈Burning〉和〈Invisible〉,剛好是我最不介意的曲子(它們剛好也都是Tom Fleming主唱,抱歉啦),而《Two Dancers》裡選到多達六首的〈The Fun Powder Plot〉、〈Hooting & Howling〉、〈All the King's Men〉、〈We Still Got the Taste Dancin' on Our Tongues〉、〈Two Dancers〉、以及〈This Is Our Lot〉,則幾乎彌補了我未參與到《Two Dancers》巡迴的遺憾。
正因為鍾意的曲子太多,我甚至無法抉擇當晚最感動的時刻,只覺能親身體驗Wild Beasts實在太幸福了!他們對節奏樂器與鍵盤的重度依賴,大量削減了我對吉他的注意力。當Hayden彈起貝斯時,那沉穩的聲響宛若大地的脈搏,將你輕擁入懷;而他本人如海濤湧動般的肢體韻律,和信手拈來的優雅假音,則是直達聽覺高潮的蹊徑。有人將Hayden Thorpe與Antony Hegarty(Antony and the Johnsons)或Paul Draper(Mansun)相較,我卻從未在他身上感受到太多似曾相識的特質。Hayden的嗓音有著絲緞般的光澤,有更多旖旎的柔情與媚態,然而Tom Fleming的制衡存在,沖淡不少陰性氣息。兩位主角和樂團神祕耽美如夢境的編曲,以及文學意涵豐富的歌詞,共同孕育了Wild Beasts這獨一無二的奇幻生物。
〈Lion’s Share〉以寓言中獅子分配獵物的私心,比喻對愛人的佔有慾。〈Bed of Nails〉藉由《哈姆雷特》中的女角Ophelia,暗示這段關係終難維繫,兩人強烈的愛意就如Frankenstein創造的科學怪人,徒有生命,卻是畸型而不自然的存在。〈Loop the Loop〉則以哲學辯證的手法探討慾望本質,副歌那段廻圈似的歌詞,令你沉思玩味,身陷漩渦而不自知。〈Albatross〉是Hayden和Tom極少數面對面同時演奏鍵盤的曲目,前者彈鋼琴、後者玩合成音效,兩個vocal在此時達到相輔相成的最大值,而你完全無法抵抗Tom的歌聲!如此沉穩撫慰,包覆纏繞著Hayden的聲線,像溫柔而執著的大海,將你溺斃,錄音版本可沒有這種張力。
舊曲〈The Fun Powder Plot〉是首我覺得假音運用有些過度的作品,事實上,《Two Dancers》於我沒有《Smother》來的優秀的原因之一,便是旋律的不協調與大起大落。然而前者同時也收錄了Tom最讓我心動的主唱曲〈Two Dancers〉和〈All the Kings Men〉,它們強勢兼具爆發力的現場,可令許多Hayden的主唱曲相形失色。可惜Tom在《Smother》挑大樑的三首曲子(〈Deeper〉、〈Burning〉和〈Invisible〉)都稍嫌無趣,今晚也只搬演了〈Deeper〉一曲,大概是不讓兩位主唱間的比重過於失衡?(真是自以為是的說法阿)
以《Two Dancers》首發單曲〈Hooting & Howling〉結束main set時,我還嫌他們唱的不夠,幸好返場三首歌的分量不輕,尤其開頭一刷起吉他,你就明白真的要結束的〈End Come Too Soon〉。『Sweet concubine/ The night's divine/ In a never ending line of lovers』,戀人們共享的夜晚總是如此短暫,Hayden依然陶醉地搖擺著他的身軀,一貫的吟哦透過廻音擴大交疊,猶如情人間的絮語呢喃。原本已超過七分鐘的錄音室版本來到現場,更是毫不吝嗇地延伸中段歌詞留白的橋段。此時舞台光線已調暗到連團員身形也看不清的地步,暫時放下鍵琴和麥克風的Hayden端起高腳杯,坐下靜靜啜著紅酒,原本彈吉他的Tom和Ben則蹲在一塊兒,低頭玩起效果器。我從未料到Wild Beasts這麼醉心於實驗音效,而那訴說著世間一切、又似乎悄然無比的聲響,只是凝聚堆積著情緒,直到鼓聲與歌聲再度介入,燈光亦跟著閃爍明暗如星子。『The end it came and went too soon/ its too soon its too soon its too soon』,Hayden不斷重複著,彷彿可以永不止歇地誦詠下去,而我的視線早已穿越至無垠夜空,那裡星辰起滅,時間與空間無須設限。宇宙萬物的極大極微,原來並非深奧難解的概念。
好吧,或許我有點誇張了。但這些文字若能讓更多人想感受探索Wild Beasts的深刻意境,我又何必吝惜修飾和讚美呢。
Hayden Thorpe (vocals, guitar, bass, keys)
Tom Fleming (bass, vocals, guitar, keys)
Hayden Thorpe and Katie Harkin
2 comments:
第一次知道這團是看Jools,那時只覺得主唱聲音很有趣,
之後認真聽了專輯,還是會被逗笑。
不過會找專輯聽,
是因為我家Aidan說這團是他今年最喜歡的團之一
看來對我而言,演員推薦比看音樂節目有用Orz
我也覺得Smoother比Two Dancers有味道!
雖說只各聽一遍,但Two Dancers不知為何就感覺略遜一籌...
但”All The King's Men”真是一首強悍的單曲呀!
原來真的是雙主唱,
難怪聽的時候想說聲音怎麼不大一樣XD
(握手)我也是看Jools知道Wild Beasts的,但是看完完全沒有引起興趣,只知道是雙主唱。帶著上張專輯被水星獎提名的氣勢,Smother大概也會廣泛出現在各雜誌年終榜,但他們畢竟還不算很多人注意的團,所以你家Aidan有眼光 XD
第一次聽會覺得好笑很正常(喂),你聽過第一張專輯就知道Two Dancers還不算怪,樂團和主唱的火侯都還沒調節好,聽來就像Dutch Uncles的現場一樣不蘇湖。所以他們能進化到Smother的高等境界實在很厲害,真希望更多人喜歡上這個團 >.<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