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May 2006

白x3。美麗島。

28Apr2006 @ 國家戲劇院

雲門舞集春季公演:白x3。美麗島。
        週五晚間剛看完【美麗島】時雖然情緒激動,但不知為何才過一天就快想不起其中細節了。舞蹈對我而言,畢竟是比音樂更為抽象的藝術形式吧?倒是首次在台灣購買所謂的programme(巡迴節目介紹),經濟實惠,內容豐富,真真始料未及。

【白
x3

        三段以白為名的舞碼,屬於林懷民自1998年 開始編寫的作品,但先前只發表過白之壹,這次則與白之貳、之叁合併巡演。對照之前觀賞過故事性強烈的長篇作品如【紅樓夢】以及【白蛇傳】,白系列毋寧是元 素單純的小品創作。白之壹,由一位黑暗中蹲立於一長白布條前方的女舞者開始,漸漸延伸成三位女舞者、一名吹簫人、與間歇收起垂下的白布條;布條限制了舞者 身形延展的範圍,宛如無形的桎梏。對編舞或舞蹈元素完全沒有概念的我,究竟可以看出什麼心得雖是一點信心也沒有,但仍舊可以感受到白系列的目的,在於讓觀 眾將焦點聚集於舞者的肢體,白布隔出了左中右的空間與遠近層次,燈光設計更配合著將舞者身影映照其上。音樂上,白之壹以吹簫人獨奏營造悠遠神秘的禪意,舞 台上人數不多,反而讓人可以細細觀察每位舞者的動作。
白之壹
        今年甫發表的白之貳、之叁,根據簡介是白之壹的延伸,在音樂、佈景、人數上的確也帶入多種變化。白之貳一開場便將舞台燈具架橫陳於觀眾眼前,然後再慢慢升起,拉出一片黑幕籠罩整個場地。男女各半八位舞者,舞出更多快與慢、遠與近、明與暗的對比;音樂則搭配了有點New Age氣 氛的女聲音吟唱。直到之貳將盡時,各個舞者紛紛自兩邊高舉雙手緩慢撕起舞台地面的膠帶,那好像在壓抑什麼的嗶哩聲響,拉起的線條,與舞者身影在逐漸黯淡的 前景燈光下,相互交織成一幅奇異的光影分割景象。最終黑幕落下,所有道具燈光佈景皆盡退至舞台以外,一片大亮的光線中,開始了白之叁。
白之貳
        白的最終篇似乎是雲門團員傾巢而出吧?屬不清究竟有多少人,背景音樂換成令人坐立不安的無調性實驗聲響,緊繃的氣氛配合著明顯加快的舞蹈動作;於是最後我又 陷入不知應把焦點放在哪裡的窘境,於是這壹、貳、叁的白色演化,不可免的由簡至繁,反而讓我有多此一舉之感。印象最深的時刻,還是要回歸之壹極靜極簡的美 好。想起一片黑暗中,一束光線打在舞台中央開場的女舞者身上,她拉起褲管急速踩動的腳步聲,腿部肌肉繃緊的結實線條,她眼中映者一點閃耀的燈光與你對視 時,你才能真實感受那白色裡的張力。

       
x3結束時林懷民也被請出謝場,已經不確定以前觀賞舞劇時林有沒有出現,但今日見到本人,果然是輕巧優雅的身段腳步,多麼特出的人物啊。

【美麗島】

        原本就是為了胡德夫才再度來到兩廳院,這次我終於如願見到他和平台大鋼琴的組合。雖然整體上不覺得較公視民歌演唱會或專輯有更好的音質,但誰還在意這件事 呢?胡本身已是一名寫滿歷史的人物,美麗島也邀來另一位原住民編舞家布拉瑞揚,不過對我而言胡才是真正的主角,因為這些舞碼不都是為歌曲量身訂作的嗎?

       
也是一片黑暗中升起布幕,左方隱隱有人坐在鋼琴前。胡德夫在黑暗中輕輕唱著『來甦』;沒有伴舞或伴奏,僅是蒼老溫暖的聲音而已。後來看了介紹,才知這首排灣 古謠,是描述對一個人的思念,就如同藤蔓纏繞樹幹般緊緊地彎曲延伸著。第二首『老鷹之歌』才漸有燈光顯現;一左一右,一老一少,右方化為老鷹的男子獨舞 著。飛過太平洋與美麗的高山,冷眼觀望島上爭鬥不休的人們。

       
第三首『美麗的稻穗』也收錄於胡去年的專輯「匆匆」,而我至今才知這首歌,是問候調派至金馬前線的山地青年,描述家鄉金黃稻穗結實累累卻無人收割;歌聲中數 名男舞者身著破舊寬大的工作褲,身體劇烈抖動著、或機械式地呈現軍隊操練的動作。『大武山美麗的媽媽』則再加入一名白衣女舞者,飄零流轉於男子們的手中肩 上,她是山裡帶不走的姑娘,也是大武山美麗的媽媽。私心認為,這段是最容易以舞蹈表現,也最能令人動容的歌曲。接下來的『美麗島』雖然有著最著名的歷史淵 源,但舞蹈部分就只是全體團員群舞歌誦美麗島Formosa而已,反而著力點不多。
大武山美麗的媽媽
        由於胡的歌聲彈奏多少帶有即興成分,最佩服的大概是歌者與舞者可以相互配合演出。很好奇到底是胡得要每場都保持相同的節拍曲長,還是布拉都讓舞者自行拿捏?終幕時謝場的胡德夫不知為何看起來眼眶泛紅,黝黑靦腆的布拉也稍微出場亮相了一下,林懷民則捧出大束玫瑰出場致謝。Encore曲『美麗島』邀請舞者觀眾齊聲唱和,二度Encore的『老鼓手』也是李雙澤的作品,但是否為每場都有的橋段就不確定了。想來現場許多觀眾應該也是為了聽胡唱歌吧?有好幾次我都無法專注於右方舞者的演出,只想專心看著胡德夫唱歌彈琴;同時觀賞舞蹈和歌唱,畢竟還是太奢侈了啊!

*引用圖片之
連結*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