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專輯發行日期漸漸逼近,深居簡出、行事低調的David Sylvian 居然登上Wire 九月號封面。哈,我大概也只會為Sylvian 買Wire 吧?Wire 的取向的確不是我慣常接觸的樂種。八頁篇幅包括訪談以及今年三月份特地拍攝的照片,身著筆挺雪白襯衫與墨黑毛呢大衣的Sylvian 有著清澈的眼瞳,但他的眼神卻望向遙遠的音樂虛空,未曾停留於俗世。
Sylvian 與前妻Ingrid Chavez 離異後,於New England 的深山中離群索居,除了兩個女兒例行的探望外,完全沒有和他人交流的機會。『我的生活中有百分之九十五的時間都在獨處,但若非如此孤立隱世的環境,我也無法創作出「Blemish」或「Manafon」。』即使難免會覺得寂寞,Sylvian 對於目前的生活方式與創作形式可算怡然自得。『但那並不代表我今後會一直保持這種於人群隔絕的狀態。』仍依賴網路與世界接軌的Sylvian 不忘補充說明。
與先前的Mojo 訪問比較,Wire 訪談提及更多「Manafon」的創作細節、創作中的自我辯證、以及背後的哲理,不似前者是很全面性的請Sylvian 從Japan 一路回顧。原來Sylvian 早在2004 年便著手錄製「Manafon」,任由邀來的即興音樂家們在錄音室互動演奏之後,Sylvian 才隨著音樂寫詞,所有的過程都本著一試即成、不再修改潤飾的原則。除此之外,演奏者並不知道他們互動出來的即興篇章會如何被Sylvian 解讀取用,也並未介入加入歌詞人聲的部份,全然信賴Sylvian,令其擁有最大創作自由。
「Manafon」專輯網站已經有新曲片段試聽,亦有Hiraki Sawa 執導的宣傳錄影帶「Small Metal Gods」。身為「Blemish」的姐妹作,「Manafon」的確又回到那種幾乎沒有曲調、詞曲架構亦無規則可言的『高深』層次,然而吉他、薩克斯風等原音樂器的溫潤質地,令「Manafon」較冷僻艱澀的「Blemish」暖和許多。「Small Metal Gods」或許是其中最容易親近的作品,無怪被選為主打單曲。
「Manafon」同時也跟上特殊版本熱潮。除了基本盤以外,價格高貴到我難以下手的CD+DVD Deluxe Edition 含有兩個盒裝以及Atsushi Fukui 繪製的David Sylvian 的肖像(祭出簽名這招實在太狠了阿!),CD 盒裝內附歌詞本,DVD 盒裝亦有介紹小冊,DVD 則收錄製作「Manafon」的55 分鐘紀錄片「Amplified Gesture」。想看開箱照和想買的人請走這裡。九月十四號專輯發行當天,在倫敦的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s(ICA)尚有「Amplified Gesture」首映會,不知Sylvian 本人是否會出席呢?
最後再提Sylvian 對巡迴的態度。基本上,就創作形式而言,「Blemish」和「Manafon」並非適合現場表演的作品,因為這些即興而成曲子原本就不屬於可以一再重複演奏的制式規格。曾於2003 年舉行「Blemish」巡迴的Sylvian,並未提及今年是否會為「Manafon」再度公開演出,倒是坦承十分後悔辦了2007 年的全球巡迴,『我發現自己已經很難與過去的作品產生共鳴,當我狀況好的時候,或許還能稍微樂在其中,然而有幾場演唱會我完全無法進入狀況,那時真有自己在欺騙觀眾的感覺。』
回想自己當初參與的兩個英國場次,其實我看不出Sylvian 有任何意興闌珊的樣子,但我依舊很感謝他們決定重新詮釋舊作,甚至讓遠東歌迷們有機會再睹Sylvian 風采。也許對Sylvian 而言,那場巡迴對他甚無意義、亦無法給他新的音樂觸動,然對我來說,那卻可能是我唯一聽到「Mother and Child」、「Waterfront」「Brilliant Trees」、「Before the Bullfight」、「Nostalgia」栩栩再現的珍貴機會阿。
所以是的,縱使Sylvian 今後再也不回到過往令我醉心的創作風貌,或甚至拒絕演出「Blemish」之前的作品(也許連巡迴都不想辦了也說不定),他依然是我最喜愛的創作人之一,而那是多少張「Blemish」或「Manafon」都無法改變的心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