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連結
談這兩個團之前,不得不說最近和Raura 熱烈討論Depeche Mode/ Pet Shop Boys/ Erasure 之餘,也因為Raura 的介紹看了BBC 4 的音樂紀錄片『Synth Britannia』。不看還好,一看之下整個人馬上八零電子魂上身!到處搜尋古早Synth 團的影片欣賞。奇怪,我明明就不太聽舞曲,Synth-Pop 團也只有PSB 比較喜歡,怎麼突然轉性了?!
好吧廢話不多說,總之『Synth Britannia』從Stanley Kubrick 的科幻片「Clockwork Orange」原聲帶起頭,直到八零年代中期後合成電子樂的衰微,看完最大的感想是如果你沒有喜歡這部片裡提到的任何一個樂團(Kraftwerk、Human League、OMD、Joy Division、New Order、Depeche Mode、Yazoo、Pet Shop Boys 等等),你根本不能算DM 板 板友!!!影片中指出七零末、八零初的電子樂大張旗鼓,最初是對於吉他搖滾樂的反思、和對於未來聲響的憧憬幻想,而合成樂音的冰冷科技質感,正提供了創作 者往未知領域發展的可能。樂壇重量級前輩紛紛在長達八十分鐘的影片中現身說法,明明是自己不甚瞭解的樂派,我卻看的熱血沸騰、高潮連連!在此強烈推薦任何 有聽Synth 團的同好,有時間可以找來觀摩,不看絕對會後悔喔。
於是就在八零懷舊情緒仍餘韻不絕的當而,我來到許久未造訪的Arts Centre,這才發現原來今晚是場sold-out show。不知其他觀眾是如何注意到這個團呢?去年看Later with Jools Holland 時覺得來自曼城的Delphic 很值得注意,後來得知此團一月剛好巡迴到Norwich,於是買了票。Delphic 是私以為近年最棒的團名之一,他們的唱片封套、MV 拍攝、甚至舞台燈光設計也頗有特色,包裝概念和形象塑造令人印象深刻,Delphic 顯然很明白什麼叫做贏在起跑點。發行「Counterpoint」、「This Momentary」、「Doubt」等三張單曲之後,他們一月甫推出熱騰騰的首張專輯「Acolyte」,也已經獲得BBC Sound of 2010 第三名。猶記去年前三名中有White Lies 和Florence & The Machine 兩個閃亮新團,期待2010 年Delphic 將成為另一注目焦點。至少,當我看完演出時,我很希望他們的聲音能被更多人聽到。
然而我在真正見到Delphic 本尊前,竟然就先被暖場團電到嘞。來自Brighton 的Mirrors 雖然不是個特別的名字,此團卻讓還對那部紀錄片念念不忘的我正中下懷!他們的曲子並不像Delphic 可以瞬間抓住你的注意力,他們的優勢反倒在於演出形式。進場後,先見好幾台合成器、鍵盤、電子鼓排排站塞滿舞台,當團員站上舞台,我的直覺反應是『老天,這不是Kraftwerk 麼?!』四位大男生西裝筆挺,在幾乎沒有燈光輔助的狀態下,只靠投射的back-drop 讓團員忽隱忽現,冷硬犀利的電子音效像是時光機,將你帶回Gary Numan 稱霸排行榜的年代。而Mirrors 在台上的形象,竟然也讓我想起Kraftwerk 的機器人肖像,尤其左方的Tate(Synthesizer)和Josef(Electronic Drums)整個很入戲,身體硬梆梆、眼神直直盯向前方,除了彈奏樂器外沒有多餘動作。不過右方兩位Synthesizer/vocalist 顯然就比較好動一點(可惜我查不出哪位是James、哪位是Ally),特別是有著低沉嗓音的主唱,整場不停舞動,他身著三件式西裝的優美身段,得讓多少懷春少女徹夜輾轉呀。。。
好吧,我承認我是西裝控。這些西裝少男實在太賞心悅目了,老實說他們唱什麼我都會看的很陶醉。Mirrors 目前僅發行兩張單曲「Look At Me」和「Into The Heart」,我覺得他們的風格雖然很明確地指向八零初期的合成樂風(可不是Mystery Jets 或Golden Silvers 那種三八電子風),卻尚未體現出他們的獨特性。相信Mirrors 日後若發展順利,應該能寫出更具代表性的作品。
換場時和台上收拾器材的鼓手Josef 對上眼神,他靦腆地笑了一下,那笑容可愛的叫人發慌,噯,就說剛剛的模樣都是在演戲吧。
Delphic 上場前,我原本猜現場公佈約五十分鐘的表演時間,大概就是專輯「Acolyte」的長度,但沒想到Delphic 並未演出所有專輯曲目,而是將自己的作品隨意連接混音,或者延長舞曲節拍的部份。先前總看樂評將他們與前輩New Order、同鄉的Doves、和近期的Friendly Fires 相較,然而Delphic 的偶像其實是Chemical Brothers,他們甚至以『能請到Tom Rowlands 來當製作人』為條件與廠牌簽約。不過合作後Delphic 並未採用Tom Rowlands 的版本,因為聽來不像他們想做的東西,所以後來才換成讓另一電音大老Ewan Pearson 操刀。
即使Delphic 的器樂組成和New Order 頗為相似(普通搖滾編制,加上電子鼓和合成器),他們的現場聽來卻更像Orbital 與Chemical Brothers 的混合體,Rave、Eurobeat、House、Big Beat 融為一體,電吉他和貝斯比較像陪襯性的角色。而我喜歡Delphic 的原因,則在於他們大量的vocal(我不聽舞曲的原因之一是vocal 太少,我也不太接受guest vocalist 這個概念,沒錯這個理由很可笑,但vocal 對我而言真的很重要),和極其搶耳的旋律。如果說暖場團Mirrors 代表的是八零年代的冷調科技之聲,那麼Delphic 無疑是九零年代各式舞曲元素與搖滾混種的後裔。
在文宣上只以三人團現身的Delphic,現場還有一位鼓手助陣,三名主要成員統一穿著淺色襯衫的作風正合我意。原本聽專輯時沒有特別注意的電吉他部份,來到演出時分外突出,呃,Matt Cocksedge(吉他/電子鼓)可能要負點責任。當他身穿附著兜帽、內襯還是格子圖案的長外套setting 時,我不禁想怎麼會有男生穿這麼可愛的大衣?喔不,應該說Matt Cocksedge 那有如丁丁歷險記主角戴上眼鏡的氣質實在太萌了,萌到整晚我只要看見他,心裡就自動灑小花。(老天,這種情緒真的很難解釋)
站右邊的Richard Boardman(合成器/電子鼓/合音)才表演三首歌,就快跟Sound Engineer 槓上,似乎是PA 一直變動音量讓他很不爽。但他其實是個秀氣的男生,隨節拍舞動的身段十分窈窕,婉轉的假聲合音,聽的我渾身酥麻(沒錯我是假音控)。整個團就他比較常露出笑容,而他笑起來就像朵花似的,噢,突然懷疑自己的萌點會不會太低。。。
幸好主唱兼貝斯手James Cook 是個正常男人,否則三位團員都很萌的話,我可能要當場流鼻血了(好糟糕,我到底在寫什麼??)
還是把主題拉回音樂。最初讓我注意到Delphic 的,當然是他們在Later with Jools Holland 演唱的「Doubt」和「Halcyon」,然而當我聽完「Acolyte」,才發現這張專輯幾乎沒有弱歌。單曲「Counterpoint」、「This Momentary」不必說是琅琅上口且極易攻佔舞池的曲式,「Clarion Call」不到三分鐘、卻極有開展專輯的強勁氣勢。「Red Light」聽來就像下一支單曲,「Remain」和「Submission」較為舒緩,像是熱舞間隙的喘息機會。歌詞只有一、兩句的同名曲「Acolyte」長達八分鐘,聽完卻絲毫不覺倦膩。
不論錄音室版本或現場,Delphic 是不可能任你停止搖擺身軀的。舞曲節拍彷彿花火綿延迸射,合成聲響有如萬花筒般排列組合出數不盡的細節,適時加入的電吉他solo 有著尖銳醒耳的tone 調,唯有冷靜的電子鼓按耐住最後一絲理智,但我們仍隨著樂音迷失在Delphic 的烏托異域。舞台後方豎立的螢光燈管散發著冷冷的光芒,炫目的strobe lights 挾帶著電流穿透我們的身軀,我無所遁形、無法思考,幾乎要窒息、失去視覺,但我的腦子和身體是愉悅的,克制不了地跟隨著音波顫動。Delphic,他們可能是第一個令我愛上舞曲的樂隊。
很難想像2010 年第一場演唱會就如此讓人神魂顛倒,最末請容我偏心放上Delphic 的Later with Jools Holland 影片「Doubt」,重溫那個讓自己失足陷入的瞬間。
延伸閱讀:Mirrors |
Delphic- James Cook |
Delphic- Richard Boardman |
Delphic- Matt Cocksedge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