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認為,當你喜歡上一個樂團到某種程度,不論他們下張專輯的樂風走向、品質良莠,你都將無條件地繼續追隨下去。幸而Everything Everything(EE)還未令我生出這種自我安慰的想法
《ARC》仍然保有《Man Alive》裡的一切優點,縝密編排的合音,肥厚動感的bassline,激進鮮明的節奏,畫龍點睛的電子音效,以及混合樂種的實驗精神,這些集合起來辨識度極高的元素,總讓EE在我心中留有一席之地。雖然去年初已聽過幾首新歌現場,第一次一氣呵成聽畢《ARC》時,我仍欲罷不能多放了幾回,才稍稍回魂。簡言之,我不能說《ARC》比《Man Alive》來的容易聆聽,但《ARC》確實將EE的音樂野心與才華推向嶄新層次。
初試啼聲的《Man Alive》中,每首作品都是一支流行單曲,分開播放或打亂次序,也不會改變專輯的整體感;《ARC》則明顯以〈_Arc_〉為分水嶺,上半部由氣勢恢弘的〈Cough Cough〉開場,大鳴大放的部落鼓擊、與永遠是EE強項的活跳跳baseline,聽的人熱血激昂!歌詞描述的卻是人們(尤其音樂人/藝術家)為了賺錢維生,得妥協到什麼地步。作為第二支單曲的〈Kemosabe〉,令人想起《Man Alive》的某些時刻,例如〈Suffragette Suffragette〉。然而花俏的合成樂音比重早已悄悄降低,貝斯與鼓聲的強勢地位更難動搖,EE骨子裡濃厚的實驗搖滾氣味便顯露出來,就算以弦樂為編曲主軸的〈Duet〉,也難偏離聽者的注意力。〈Choice Mountain〉和〈Undrowned〉反其道而行,讓合成音主導,曲間或曲中的反差感,恰巧又是EE吸引我的另一特長。
數學名詞arc,代表一個圓上任意兩點間連接的弧線,不到一分半的〈_Arc_〉,恰巧是那氣氛低迴迷離的平衡點。不知為何,我對下半張專輯共鳴較大;funky過火的〈Armourland〉和〈Radiant〉,一開始還讓人有恍若Beyoncé的錯覺,副歌卻又往完全不同的方向急奔而去。穿插其中的〈The
House Is Dust〉,安靜地像是從海中凝視陽光照射下無數透明的浮游生物,也是我在〈Cough Cough〉之外的《ARC》最愛;一樣舒緩靜謐的〈The
Peaks〉則在默默重拾主導權的合成音響中描述末世景象。結尾的〈Don't Try〉竟是首輕快吉他流行曲,倒也不太突兀。
標題中寫上deluxe edition,代表《ARC》沒買到雙碟版絕對可惜!光是第一首〈Awe/Arc〉,就讓人見識到EE如何拿捏動靜間美妙平衡的功力,更何況當曲子過度到後半,你才驚覺這原是〈_Arc_〉被裁切過的異卵孿生子!一首歌能聽出這麼多樂趣,真真始料未及。〈No Plan〉和〈Justice〉都是精神抖擻的搖滾勁曲,不禁讓人想像它們原本可以是多麼精采奪目的b-sides,幸好不必多買兩三張單曲,才聽的到這些遺珠。〈Duet (Alternative Version)〉不令人驚訝,就是個純弦樂編曲的版本而已。〈Don't Try (Everything Everything Remix)〉根本是首全新舞曲創作吧?!只有副歌旋律相同,主歌完全是另一首曲,叫人越聽越喜歡上原版和混音版同中求異的樂趣巧思。〈Distrikt!〉開頭頗有Post-Rock底韻,吉他終於又搶耳起來,雖不到三分鐘,卻能回味無窮。
有人將EE與Radiohead和Coldplay相較,只因製作人David Kosten和主唱Jonathan Higgs與兩團的相關相似處,委實牽強,在我看來,EE的音樂即使不算前無古人,也萬萬無須藉由牽扯他團來提高人氣。且看一見難忘的〈Cough Cough〉MV,便知分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