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September 2006

[FIB] 23July2006- Editors & Yann Tiersen

   早上約莫十一點多起床,到樓下要熱水沖泡速食湯的時候,發現幾乎所有房客手上都繫著FIB 手環,客房走道旁的門把則都掛著ZZZ(休息中勿擾)的牌子,真是有趣阿!看來,這段期間會來到Benicàssim 以及其週邊城鎮的遊客都屬同路人吧?現在不管見到誰帶著FIB 手環,都會不知不覺產生身分認同呢!
 
   隨便吃了自己帶的零食湯包之後,今天第一餐算是解決了。下午無聊在旅館週遭四處走走,西班牙的週日果然和法國一樣百貨超市盡皆休息,整個城市只有熱辣辣的太陽、和死寂的街道。再度前往唯一有人潮的Castellón 火車站,發現這裡竟然也買的到Benicàssim 明信片,圖案頗為陽春不過仍開心地挑了兩張,然後等著搭下午五點的公車。原以為飯店提供的交通資訊應該可以信任,況且班次表上還附註假日和平日不同的班車資訊呢,然而西班牙今日終究仍出了個狀況題給我們。
 
   五點仍等不到公車的我們,到處問了公路鐵路售票員以及戴著FIB 手環的路人,結論是週日好像根本沒有公車行駛嘛!三個人最後滿臉斜線,只好屈服請飯店叫了計程車,然後一路聽著司機放的英文歌曲廣播再度來到Benicàssim,沒想到加上小費也不過€ 15 而已!三人均攤真的很划算。另外,這次下車的地方位於公路旁一座紅色天橋邊,我才恍然大悟之前朋友分享FIB 經驗時,提到那個『繞了會場一圈才走出去』的通道是什麼啊。原來昨日的公車站和今日的紅天橋,只是兩個由不同方向前往會場的通路,而紅色天橋才是主辦單位有畫在地圖上的官方出口。我們繞場進入時,一邊還可以聽到正在FIBERFIB.COM 表演的She Wants Revenge 呢!
這張是剪裁過的地圖, 正下方那個彎彎的footbridge 就是紅天橋, 紅色箭頭則為入場路徑
從紅天橋眺望 VERDE 舞台
18:40Escenario VODAPHONE FIB-CLUB
 
   The Secret Society;很快領到今天的單日手環是桃紅色。我們進場後已經六點多,但還來的及看同為18:40 開始的兩場表演,於是先來到VODAPHONE 舞台看觀眾稀疏搖滾樂團編制的The Secret Society。據FIB 官網提供的資訊,這個團屬於西班牙名廠Acuarela 旗下,似乎為靈魂人物Pepo Márquez 的一人樂團。這位來自西班牙Madrid singer-songwriter 不知為何選擇非母語的英文創作,聽幾首歌也沒什麼感覺我們就離開了。
下方為23日的單場手環
The Secret Society
18:40Escenario FIBERFIB.COM
 
   Editors;這個團可就大有來頭囉!我們還沒走到FIBERFIB.COM 帳棚,就先被溢滿出棚外的觀眾量嚇到。可惜來FIB 之前沒有做功課,結果Editors 對我而言一直停留在只聽過名字、卻沒有任何認識的狀態,沒想到,這個年輕團體在臨場散發的舞台魅力令人一聽就很容易被吸引住。Editors 的樂風給我的第一印象是:Depeche Mode Bloc Party,主唱聲音低沉卻不會有死悶感,強勁的節拍、與黑暗而悅耳的旋律緊緊牽動著現場觀眾的情緒,不難理解Editors 為何能聚集到這麼多人潮。當時,我便猜測他們在英國應該已經小有名氣,要怪就怪自己近來都不關心新團體了,回台灣一定得找來聽聽。
人潮洶湧無法靠近的 Editors
   整理這篇心得時剛好翻到以前網友燒的資料,發現他推薦的樂團中,美國團Interpol、和英國團Editors 的音樂風格竟然令人毛骨悚然地大同小異。他們唯一一張專輯The Back Room 中的Munich Fingers In The Factories,一聽就足以讓人馬上回到熱血沸騰的FIB 現場,也使我記起去年注意到幫Graham Coxon 暖場的Departure,還有早已紅遍英美的Bloc Party,不也是相同的調調嗎?Editors 師承Joy Division 的低調Post-Punk 底韻,也被譽為『英國的Interpol』,在這股新興的復古風潮中,相似的聲音更迭起落,是以爭辯誰學誰、或誰影響誰已無多大意義。這些樂團的音樂血脈中流竄著激昂躁進的吉他聲響,與聲聲牽引著節拍的沉重bassline,的確讓世人再度重溫80年代初期的陰鬱慘白;然而上述幾個被點名的團體,卻也極努力地掙扎走出前人或同輩的陰影,並試圖建立自己獨特的聲音。也許此波熱潮還能再持續一陣子也未可知呢。

20:00Escenario FIBERFIB.COM
 
   Yann Tiersen;緊接著Editors 同一舞台的演出,是我今年在FIB line-up 難得有興趣的另一位創作人:Yann Tiersen,而且因為前後表演曲風迥異,讓我再度有機會站到第一排。Yann Tiersen 的專輯其實已被我冷落許久,這次遠行前也未再溫習,不過因為曾經買過他的2002 巴黎現場演出發行「C'était Ici」,是以並非完全沒有預設心理。原以為我會聽到同名曲「C'était Ici」那般富含民族曲風、結合著手風琴與弦樂團,輕快動人精緻而賞心悅目的演出,或者就像一般人對他在電影「艾蜜莉的異想世界」的創作配樂那樣的刻版印象,也未嘗不可。
 
   縱使「C'était IciCD 2 收錄的冗長曲目「Février」,早已暗示這位法國創作人的實驗搖滾面向,然而今日的Yann Tiersen 毋寧已轉變成我幾乎不認識的團體了。除了搭配搖滾樂隊必備的Guitarist Bassist 以外,由Yann Tiersen 擔任主唱、或者就如同Post-Rock 那樣純instrumental 的搖滾編制作品比比皆是。Yann Tiersen 有時負責的小提琴演奏成為比較能勾起過往回憶的部分,但我聽了有印象的曲目卻不到三分之一。那細膩轉為急促激烈的「Sur Le Fil」提琴獨奏中,Yann Tiersen 甩動一頭參雜著灰白的長髮,簡短而神經質的演奏幾乎磨斷一半的拉弦;依然優美的「Monochrome」是另一引起高潮的懷念曲目,小提琴張牙舞爪的「La Crise」,則帶出了有如Dirty Three 沉淪至意識底層的自溺奔放。
Yann Tiersen- 小提琴獨奏中
Yann Tiersen and his band
   其他類似後搖/搖滾樂團的陌生曲目演出,大部分都充滿著爆發力與飽滿的即興元素。也參與「C'était Ici」現場專輯的吉他手整場半裸彈奏到滿身大汗,其中一首曲子還取出電鑽"伺候"懷裡的電吉他。活力旺盛的Yann Tiersen 則身著綠色T恤牛仔褲十分隨性,台下一位女士就站在我前方速寫各個團員的台上英姿,也是想像不到的新鮮經驗。
 
   看完Yann Tiersen 後趕往VERDE 途中,也不意發現休息區草地旁亦恰巧播放著他前幾年在FIB 的現場,一樣的形象裝扮,可是當年Yann Tiersen 還蹲在舞台上弄著玩具鋼琴,叮叮咚咚好不悅耳。於是我不得不明白,今天的Yann Tiersen 對我而言仍舊少了什麼,那是用巨大搖滾聲響取代不了的,那特定時期優雅慧黠的美感。
吉他手- 特殊音效時間
速寫偷拍 >_<"
~續~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