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October 2007

Sounds from the winterland- Erik de Vahl

坦白講,我認識任何瑞典樂團/創作者的途徑,應該都來自國內幾個北歐音樂大宗的優秀部落,不過昨天剛好聽到這個有趣的年輕人:Erik de Vahl 的作品,在Google 竟然找不到中文介紹,而他的音樂比起同時間到手的Radiohead 的新專輯"In Rainbows"又帶來較多驚喜,所以今天就來僭越一下,寫寫這位和Whitest Boy AliveJens Lekman 同在Service 廠牌的創作人。


那麼我對所謂北歐indie 音樂的刻板印象,恐怕就是聽後感想慣常充斥著"空靈脫俗"、"簡約"、"冰涼"等形容詞,是以從last.fm 隨性下載到Erik de Vahl 去年一月線上發行的歌曲"I Try"時,第一個感覺果然也是涼風颼颼吹過寒冷的北國大地,主旋律是好似毫無組織地隨手撥彈者吉他,輕柔乾淨的歌聲伴著喃喃輕語的、彷彿冰霜灑落的微細 取樣聲響。"I Try"夾雜在其他同時下載的北歐團如"The Legends"、"Edson"和"The Radio Dept"之中,顯得孤僻又清寂。

照理說,已經身處氣溫動不動就下探攝氏十度的環境中的我,實在需要多接觸一些溫暖而正面、甚至熱血的音樂了。然而Erik de Vahl 這首曲子是如此瀰漫著說不出的奇特氛圍,最後我仍忍不住去搜尋他的相關資料,然後才發現原來他已經出版過三張專輯,下面這張"Oh! My Spine"(多可愛的專輯名稱阿)甫於今年四月發行,Erik de Vahl 親手製作的一百張限量版早已售完,而他也不作其他實體發行的打算,便大方將連結放在官網讓任何人下載


於是,才剛被"I Try"電到的我自然也不客氣地取回檔案聆聽。以英語為歌詞基礎的"Oh! My Spine"由十首兩到三分鐘的簡短曲目組成,依舊是有如音符節拍散落一地、但又非毫無章法地堆疊著屬於Erik de Vahl 的冷調之音。聽著聽著,竟然讓我想起一位日本藝術家高木正勝Takagi Masakatsu)打造出電腦聲響結合鋼琴或吉他等真實樂器演奏取樣組成的IDM 風 格音樂。然而不若高木正勝總是編寫純演奏曲,人聲部份則習慣與歌手合作,Erik de Vahl 是以自己沒有特別演唱技巧的歌聲演繹作品,因此我常常覺得人聲並非Erik de Vahl 的重點,編曲中忽而實驗化、忽而電音化的層疊取樣音響才是主角。但那並不代表Erik de Vahl 的音樂是一團混沌,事實上,正因北歐民族特有的簡潔冷靜特質,Erik de Vahl 得以將各種人聲、樂器和電子儀器製造出質地各異的原料排列組合,卻又不顯雜亂。喜歡Erik de Vahl 的人應該都很欣賞他天外飛來一筆的編曲創意吧,在"kamraten mittemot"一曲中,他甚至還引用了在瑞典政治立場強烈的詩人Bruno Bran 的作品呢。

而且呀,Erik de Vahl 畢竟仍保有瑞典indie-pop 甜美溫暖的基因,專輯裡的"Brdzola"、"my spine_ our spine"和"the days before lunch"在音符雜沓紛紜中透出暖意,你知道要寫出柔順美好的旋律對Erik de Vahl 而言絕非難事。再聽回官網大方提供的 舊曲"Elsia pt. 2"與"Friendly Fire",你才更加瞭解到,原來Erik de Vahl 一路走來都是秉持著類似的作曲理念,張張設計精美的CD封套內,竊竊私語的、靈巧精緻的、流露不經意編曲美學的,正是另一個潛藏在瑞典樂界的獨特聲 音,Erik de Vahl。

下圖:2005 年出版的上一張專輯"Friendly Fire"封面

延伸閱讀:高木正勝於華山果酒場演出上篇下篇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