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January 2006

Mansun/ Kleptomania(下)

It’s why I know I must come home.

        然而Mansun畢竟不是那麼容易被塵封的記憶,就連Draper本人都很訝異被告知最後的錄音室作品仍將發行。對歌迷而言,一出輯就是滿滿的3CD也算是最後的驚喜吧?CD2B-side選輯乘載的是一路走來樂團高低起伏的心情寫照,尚能跟著唱和的每支歌曲,一再地提醒我這段有他們陪伴的點點滴滴。CD3:珍稀曲目,則有像是把工程設計圖攤在眾人面前般解說著成型的經過的demos,由鍵盤彈奏的旋律衍生出「I can only disappoint you」聽來竟是如此輕盈跳躍,歌聲如水波般擴散開來。還有之前聽mp3就很欣賞的Magazine翻唱曲「shot by both sides」,和好幾首我也沒聽過的遺珠作品,粗糙的雛型下,閃耀著是未經琢磨的原石光澤,最後三首隱藏曲目又是屢屢拋出的額外驚喜。

22 January 2006

Mansun/ Kleptomania(上)


All forgotten, love remains.

        面對感情如此深厚又是3CD的厚重發行,一時之間真不知從何寫起,只知道自己買回「Kleptomania」的第二天才好不容易放完所有的曲目,重聽CD1的時候實在是太激動了無法自制的想要寫些什麼,然而卻只能獃坐著任憑感情越來越濃厚了起來。看著Paul Draper在介紹手冊中,誠摯地寫下他的感想與每首曲目的註腳,心中湧起只有無限的回憶與感謝,好高興自己喜歡上這麼一個團體,不能停止膨脹的情緒令我幾乎無法有條理的繼續寫下現在的心情……

21 January 2006

David Sylvian歷年專輯介紹~續~

Dead Bees On A Cake   1999年3月發行
這是Sylvian與老東家Virgin結束合約前的最後一張個人專輯
因為婚姻與宗教的關係
David此時的作品不僅充滿印度教義在音樂或歌詞上的影響
整體氣氛也較為豁達入世
仍舊是十分典雅悠揚的美麗篇章
推薦曲目: Wanderlust, Darkest Dreaming

20 January 2006

David Sylvian歷年專輯介紹

呼應上一篇的內容
今天就來寫一下David Sylvian單飛時期的完整專輯介紹
(其實是上一篇每張專輯都想放圖片給大家看~)
但是不包括單曲  因為專輯就夠多了!!!

Brilliant Trees  1984年7月發行
  Sylvian剛離開Japan的首張個人專輯
也是最流行  80味道最濃的專輯
推薦曲目: Weathered Wall, Brilliant Trees

19 January 2006

也談David Sylvian

不知道這裡有沒有人喜歡David Sylvian
雖然他近幾年來越來越低調了,想看個演唱會都很難
可是我喜歡上他的音樂已經是2000年後的事情……**所謂相見恨晚,大抵是如此這般

在台灣唯一看到專門討論他的地方
印象中只有越來越冷清的五四三音樂站 telnet://music543.com
那裡有個David Sylvian + Sakamoto ([土反]本龍一)的版
雖然討論不太熱烈,倒還有一些相關資訊可以參考
對當時尚在摸索階段的我不無助益
畢竟國內喜歡他和前身團Japan的人應該不多吧(不過也有可能是他的迷也都很低調

18 January 2006

Mansun/ Little Kix

       被朋友告知唱片行已經進貨才掏腰包的我,感覺上是在買一張聽過很久的專輯;會這樣說,並非只是因為自己早在英國尚未發行專輯前,即和網友搶破頭去下載官方站的samples,或迫不及待尋找各大雜誌樂評造成的結果。回想起來,2000年實現到英國旅行的夢想時,從那年814號開始,在倫敦店家強力放送專輯內的特定幾首作品、架上陳列著價格高貴的新到貨、各處可見的大型廣告海報,以及免不了得在Virgin 2000音樂祭宣傳新作的現場表演,早已在我腦海中留下了無法抹滅的印象。將CD置入音響之前,心想這大概是自己買過最熟悉的專輯。

17 January 2006

22Oct2004- 高木正勝@ 華山果酒廠(下)

相簿連結
       期待的Masakatsu則在此時十分迅速地上台開始表演,Masakatsu首先以英文自介以及問候觀眾,足見他的確有能力參與Sylvian的 世界巡迴。他的表演內容則多半搭配現場鍵琴演奏,再加入各種採樣與電腦音效,身後投影內容可能是畫面處理過的色彩斑斕小女孩,還有街上奔跑玩耍的孩童;也 有以電腦程式繪出的線段色塊不斷延伸、好像永遠完結不了的動畫,或是遊樂場設施轉動著飛車曳出的流暢剪影。然而畫面和影像卻不一定是有關係的,Masakatsu的音樂風格則是十分有旋律性的演奏曲,既非舞曲亦非冰冷的IDM,而是伴隨著笑語人聲、有著鮮活色彩與生命力的美妙音符。

16 January 2006

22Oct2004- 高木正勝@ 華山果酒廠(上)

高木正勝 (取自羅頌策提供給破報之圖片)
       生於1979年,目前旅居京都的影像聲響藝術家:高木正勝(Takagi Masakatsu),其實也是間接因為David Sylvian而認識的創作人。由於Masakatsu2003年九到十月間,應邀參與David Sylvian的世界巡迴演出,大大提升了這位年輕藝術家的知名度;在這場巡迴中,Masakatsu負責將他以電腦處理過的影像投射在演唱現場,當作Sylvian演唱時的背景。之後兩人的合作關係,竟然也延伸至Masakatsu2004年出版的最新專輯:COIEDACD + DVD,由W+K Tokyo Lab發行);專輯中第五首曲目「exit/delete」原本並非為Sylvian量身訂做,因為Masakatsu的音樂多半屬於電腦合成聲響、搭配鋼琴或吉他實際演奏採樣組成的IDM風格音樂,是以Masakatsu的音樂並無人聲元素,除非邀請歌手獻聲。

15 January 2006

第三屆腦天氣影音藝術祭

       時間過的真快,下禮拜、也就是116~22號,第三屆2005腦天氣(Weather In My Brain)影音藝術季,將在新開張的誠品信義旗艦店、以及其他小型商業空間,舉行十個主題影展、兩場論壇、與三天現場音樂會等一連串展演。腦天氣舉辦的中心意義,如同其名稱所示,是一為了推廣「當代前衛影像/音樂藝術」為主軸的活動,目的在鼓勵台灣影像音樂藝術更密切的跨界交流,定期展演台灣優秀作品,建構台灣影像音樂藝術創作交流平台(以上摘自腦天氣官網)。

13 January 2006

Jack/Jacques: Starless, Fatherless (2)

       或者說「悲觀」雖非適當,但卻足以形容大部分Anthony筆下的人物與場景。不願僅以美麗的糖衣包裹,Anthony往往在描述愛情的美好與不可或缺之際,卻賦予戀人因現實中種種不可抗拒之因素,而須選擇遠走高飛、改名換姓。「She said…. Our love is doomed and stained as snow」,不被祝福的情侶彷彿是永恆不變的悲劇般,一再藉由詩性敏感的歌詞、與絕望而美麗的旋律,陷溺於宿命的困蹇中。「We could catch a train/ and start again/ where no one knows/ our filthy names」,幸福美滿的虛幻想法似乎從來不存在Anthony構築的世界,取而代之的則是真實到近乎殘酷,交織著肉慾、血淚卻又無可救藥的浪漫故事躍然於紙上。

12 January 2006

Jack/Jacques: Starless, Fatherless (1)

淺談Jack /Jacques/ Anthony Reynolds

       草稿寫成也有幾個禮拜了,遲遲無法將這篇文章整理出來有部分原因是明白自己看過唯一會寫
Jack/Jacques/Anthony Reynolds,同時也寫的最至情至性、發人深省的評家已隨著MCB的休刊不復見其文采,而那樣深刻的感觸卻是自己永遠無法迄及的。然而近日終究仍著手完成這篇改了又改的拙作,也藉此間接表達我對MCB的致敬心情。

       然後,故事總還需從最初說起吧?
92年成立於英國Cardiff一家小酒店Angel Tavern pubJack原本只有主唱Anthony Reynolds、鼓手Steve Bees、吉他手Matthew Scott,以及貝斯手Lee Chick;都很喜歡Velvet Underground則是他們的共通點。為了尋求更多曝光機會,樂團重心移往倫敦並幾經團員更換之後,只有AnthonyMatthew兩位創作的核心人物一直留在團內;95Jack終於成為固定的六人編制(包括一位提琴手),也終於藉由一些小場地的演出,博得Too Pure一紙合約。次年陸續出版的單曲與首張專輯頗獲樂評青睞,之後受邀為知名樂團暖場也幫Jack漸漸打響了知名度。

11 January 2006

Mansun/ 世紀末的襲擊(下)

Attack Of The Grey Lantern.

   
  
第一次聽Mansun,印象最深的一點,首推樂團堅持歌曲間前後相連、不留空隙的理念;事實上,團員因此而更加注重曲子連接處是否融洽,整張專輯也需要有個一貫連續的主題,才不會讓人覺得所為何求。若是要簡略形容,你可以說Mansun聽起來有種熱鬧、華麗的感覺,雖然有二個吉他手,但他們並不是那種重視吉他sologuitar band。配上簡潔有勁卻富有張力的guitar riffs,旋律變化簡單、有時顯得霸氣的bass,以及稱得上是Mansun作品的靈魂中心:主唱Paul Draper隨時等待詭變的音色,及運用純熟自如的falsetto唱腔,還有Chad甜而不膩,有時甚至會出現不可思議高音的backing vocal。沒有Radiohead無可救藥,一次次將人拖下深淵的深沉自毀,缺乏SuedeComing Up」式毫無負擔、美麗愉悅的吉他流行曲,拒絕流於年輕氣盛、為反叛而反叛的無意義叫囂,更看不到一般新團應有的青澀生疏與原始。在Mansun過於成熟的作品中,只有一股彷彿快宣洩出來的生命力,各種聲音迸放於跳躍的旋律間,每個加入元素都是那麼清晰攝人,每句話,都或多或少隱含著Paul輕描淡寫出對這虛偽人世的諷刺與無奈。

10 January 2006

Mansun/ 世紀末的襲擊(上)

“If we want to do a pop song , then we will , but we wanted to make a classically British album , like Bowie or Pink Floyd , where the music ebbs and flows , with no particular structure ." ------ Paul Draper 
What's The Story?

 
      1995
年間,英國倫敦的A & R組織間,曾經爆發一場史上數一數二的未簽約新團爭奪戰,然而這個團體不但拒絕了各式各樣合法與不合法,包括現金、毒品、娼妓和到紐約的機票等等利誘,還自掏腰包以Sci Fi Hi Filabel發行他們最初兩支單曲。印製份量雖然不多,也沒有電台及報章雜誌宣傳,卻在短短兩天內銷售一空,並以最高成績TOP 4盤踞於獨立單曲榜上許久。當時,這還只是個沒有代理公司,沒有接受過正式訪問,也沒有任何一場演出經驗,甚至於很少人知道的地方性樂團而已。

09 January 2006

2005新發現- Kent

Kent

      
也來趕一下流行,談談從2005年開始在台灣廣受(獨立樂迷)矚目的瑞典樂團Kent。其實也並非去年才聽到這個名字,而是近幾年陸陸續續聽到推薦他們的聲音,卻一直沒有積極地去認識;畢竟排在wish list的名單總是太長,很多好團就這樣緣堅一面也不是自己能控制的。      

      
那麼說到這裡,就要感謝網友firthSONYBMG的推薦和引進了。firth大概是Kent在台灣最忠實的歌迷了吧?不但自己飛到瑞典參加他們的演唱會,還促成SONYBMG去年大動作引進Kent新專輯「Du & Jag Döden (2005)」,以及之後B-side選輯「B Sidor 95-00 (2000)」,迷你專輯「The Hjärta & Smärta EP (2005)」等等發行。於是一方面想給化崇拜力量為行動的firth來點鼓勵,一方面是聽了新專輯之後發覺Kent真有其高明之處,上述三張發行我都乖乖敗下來了。
B Sidor 95-00 (2000)
The Hjärta & Smärta EP (2005)

08 January 2006

Elliott Smith- RIP

Elliott Smith (August 6, 1969 – October 21, 2003)
       第一次聽到Elliott Smith的時候,和大多數人一樣,是因為他製作電影「心靈捕手」配樂大受歡迎之故。但是當時並未因此去看那部廣受好評的電影,或去找他的作品來聽,當時民謠對我而言,還是個遙遠的名詞。直到Elliott Smith推出眾所矚目的新專輯”Figure 8”,音樂頻道開始強力放送首支單曲”Son of Sam”時,我才第一次看到這個人、聽到他的創作。然而Son of Sam並非一首可以吸引我對他多加深究的歌曲,初聽其實覺得很普通,那時候的自己,除了特定幾個樂團/歌手之外,對美國樂壇其實是很漠不關心的。      

Mansun- We must say goodbye

這是一篇很久以前的哀悼文

 
 
雖然每個團體都會有解散的一天
   看到消息時  畢竟還是有感覺的
   http://mansun.net/news/20030502135522.html
   可惡  為什麼之前還告訴我們今年會有新發行呢 Q_____Q

     繼續過著除了期待新專輯或單曲發行之外沒有其他重要嗜好的生活時,昨晚無法避免地看到遲早都得知道的消息:

                200352日:We must say goodbye to you

07 January 2006

再談Bernard Butler

再談Bernard Butler

Bernard
一直是我最喜歡的音樂創作者之一(這大概不必再強調了) 
Suede樂團吉他手開始  
Bernard對歌曲在專輯中的呈現方式已經獨有創見
有「控制狂」之稱的他1994年因為過於堅持而與樂團製作人鬧翻之後
 又陸續與許多藝人合作  然而都不持久

讓人興奮的是   1998年他竟然以singer/songerwriter
形式自彈自唱
 並先後發行People Move OnFriends and Lovers兩張個人創作 
雖然他的歌聲相較之下並不十分令人驚艷
對錄音技巧及歌曲製作的掌控卻是日益精進
 也難怪他近幾年越來越常擔任樂團producer
 Libertines就是其中一個極成功的例子

06 January 2006

David Sylvian (下)

And I surrender

      不論如何,後來我還是在受不了的情況下向日本HMV訂下高貴的重發版Secrets of the BeehiveTin Drum,總之在不確定EMI未來是否會突然引進之前,只好先忍痛收入不得不聽的專輯。雖然我沒有舊的版本可供對照,而且日版是CCCD,接到包裹之後仍舊馬上驚艷於Remastered版本的包裝設計,紙盒的觸感也多少增強面對帳單所需的勇氣;尤其是裝在大盒子中的Tin Drum,除了多加一張The Art of Party單曲(也是CCCD)之外,還有當時錄音室裡團員的照片集錦小冊,充分顯示唱片公司的誠意。
Tin Drum (2003 re-issue)

05 January 2006

David Sylvian (中)

 “When the poets dreamed of angels, what did they see?”

     至於再度接觸David Sylvian的契機則完全是一場意外,去年選了一些自己在聽的歌曲燒給遠在異鄉的好友,沒想到她十分推崇Sylvian的作品,其實因為當時我也只有Everything and Nothing,是以僅憑著印象收了RideWanderlust;而好友的回應反而讓自己重新翻出這張選輯聆聽,也開始認真在網上搜尋關於這位藝人的資料。又或許是近年來注意力已經放在singer-songwriter以及Alt-country等領域,以前僅僅覺得好聽的樂章,這次竟然引起強烈的共鳴,彷彿是突然喜歡上認識多年的朋友般,加上在SoulSeek的幫忙下終於知道Secrets of the BeehiveThe First Day還有Blemish的內容,心中也漸漸有該從哪些發行著手的概念。

04 January 2006

David Sylvian (上)

這是2004年在music543Sylvian/Sakamoto留言版的文章
一直到現在  喜歡David Sylvian的熱度還是沒有降低的跡象
雖然如今若要再寫一篇關於他的心得  一定能有更多書寫的面向
不過那還是留到Nine Horses那一篇吧 ;-)

“Climb the stairs, and step into my dream house”
 

      事情是如何發生的呢?

      現在要一一說明似乎有點太晚了,然而很久以前就想在版上向各位前輩請教關於David Sylvian的種種問題。從接觸他的作品到現在已經有一段時間,因為在台灣並不容易找到同好,本來也想直接在這裡詢問應該從哪些專輯下手、他到底和哪些人合作過、風格又各是如何等等,畢竟剛開始認識一個擁有許多豐功偉業的樂手時,總有不知從何著手的無力感。 

03 January 2006

Graham Coxon/ The Sky is Too High

很久以前在社團板上的舊文章當時並沒有很刻意去"評論"這張專輯但完成的文章效果還不錯
2005年,我終於在倫敦親眼目睹
Graham Coxon的現場這才發現   原來我已經離他的音樂如此遙遠
(之後再來補演唱會心得)

02 January 2006

Magnet/ On Your Side

     Magnet並非一個團體,而是一位名為Even Johansen的歌手兼詞曲創作者的代稱,因為這個名字已經屬於某米國團,結果我當初查All Music時根本看不懂網頁在介紹什麼。至於Magnet代稱的由來,則是與這位歌手以前曾經罹患的缺鐵症有關,據說當時有位對東方醫術很瞭解的醫生幫他刺了一個有磁性的刺青,讓他不藥而癒;後來他才有使用Magnet做為團名的想法。

01 January 2006

淺談Mansun

Mansun (1996-2003)一直是我很喜歡的英國搖滾團,每次在留言版說到Mansun都會不知不覺就喃喃自語了一長串,以下是其中一篇文章~

很高興每次有人提起Mansun,就能引起許多人的共鳴,
對我來說,這樣已經足以證明這個團體是很成功的

也來說說我覺得他們與其他英國團不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