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October 2006

[院線] Leonard Cohen- I'm Your Man


絕色影城Leonard Cohen/ I'm Your Man
2006
9 22 日上映

        為了省錢和贈品買下套票,還不知另一張何時得以交給分票的人之前,懶的再等便早早殺去西門町看電影了。

        Leonard Cohen 的認識,最早可追溯自豬頭皮以前在MTV 頻道主持的另類酷樂,似乎只因為介紹他兒子Adam Cohen 的音樂而提起父親的名字。事過境遷,第二次聽到Leonard Cohen,是在Jeff Buckley 的首張專輯「Grace」。眾所皆知,Jeff Buckley 喜歡翻唱各家藝人作品;然而對當時的我來說,Leonard 的經典之作「Hallelujah」在「Grace」中,還不及「Mojo Pin」、「Grace」以及「Dream Brother」。比起其他專輯曲目,稍嫌平淡的「Hallelujah」有著敘事性的主歌與不斷重複Hallelujah...... 的副歌,這首氣氛奇怪的作品,就這樣再度將我和Leonard Cohen 牽上線;縱然自己當時一直無法理解,歌曲中那位疑似偷窺狂的主角與月光下沐浴的女孩,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漸漸地,每當有其他歌手翻唱「Hallelujah」時,就像是不厭其煩地再提醒我一次傳奇人物Leonard Cohen的存在。當然,三年前美麗失敗者Beautiful Loser)中譯本的發行亦為原因之一,我還記得這本書的書腰有著很獨特的推薦引言,但我終究未從這首偽裝成小說的長詩,踏入Leonard Cohen 織就的文字之網。

        終於這推託不了的機會降臨。繼Jeff Buckley 之後,成為以翻唱Hallelujah 聞名的加拿大創作人Rufus Wainwright,以及Nick CaveJarvis CockerBeth Orton 等享譽已久的樂壇人士,為了向Leonard Cohen 致敬而參與「Came So Far For Beauty: An evening of Leonard Cohen song」的演唱會片段構成電影主軸,中間穿插Leonard Cohen 現身說法各曲目相對其人生幾個重要事件,他的手寫草稿、繪畫與舊照。如此剪輯而成的「I'm Your Man」,與其說是電影,對我而言還比較像加了料的演唱會錄影。難怪有人會認為這樣的內容過於單薄,無法作為稱職的Leonard Cohen 傳記電影;不過我對主角既完全陌生,又幾乎是衝著表演者的風采進入絕色,如此的觀影內容倒也不至於讓人失望。

        當年認為「Hallelujah」平凡無奇的我,如今也漸漸能體會此曲成為眾多人愛歌的原因。Leonard Cohen 的歌詞,往往憑藉他逐字斟酌的深切語彙,娓娓道出那種精神上的泥淖。當Rufus Wainwright 本人在我面前彈唱「It's a cold and it's a broken Hallelujah...... 」時,我早該明瞭這首傳唱不已的名曲,是如何以男女間情愛的瘋狂火熱「褻玩」那神性的宗教崇敬。如今為了寫這篇再度翻出「Grace」的Legacy Edition 重發版,竟也在專輯內頁發現應景的Jeff Buckley 家居照,Jeff 瞇著眼手持以Leonard Cohen 為封面的一本小冊,或許是在思考Leonard 那令人神往的慧心語句也未可知。

        回到電影本身。全片以宣傳海報上Leonard 身後那閃亮亮的紅色背景,處理成光點般的效果灑落於畫面,或許是整合氣氛的手法吧?現場演唱的部分,導演特意完整收錄每首在影片中出現的歌曲;獻聲兩首曲目的Nick Cave 述說認識Leonard Cohen 音樂的經過,沒想到Nick Cave 的說話聲是如此年輕而輕快,和他低沉拖曳的血腥情歌調調一點也搭不上邊。久違的Jarvis Cocker 依舊如同Pulp 時期般比著蓮花指,戴著沉重的粗框眼鏡別來無恙。迷倒全場觀眾的Rufus Wainwright 則自曝第一次與Leonard Cohen 見面的搞笑場景,也再度與他的胞妹Martha Wainwright 連袂出場,合唱「Everybody Knows」、「Hallelujah」等三曲。最讓我驚訝的,莫過於來自Antony and the Johnsons Antony 獨自登台獻唱,Antony 蒼白慘然的鮮明形象、與陰柔的中性嗓音雖早已耳聞,但他那平靜中潛藏著抖音的歌聲,在現場竟伴隨著神經質的不安搖晃肢體語言,令人只看一眼便難以忘懷。

        身為本片貫穿全場的主角Leonard Cohen,老紳士的沉穩外表下,歲月累積的深邃慧詰自是暧暧含光。他吐出的言詞便自成詩句,他狀似隨性塗鴉卻煞有其事落款的畫作,亦的確呈現卓然一家的風格;坦言不喜回顧的他侃侃而談,謙容中帶著坦然。片尾伴奏演出「Tower of Song」的U2 團員Bono The Edge,受訪時不斷「神格化」Leonard 的豐功偉業,反倒讓人不自在了起來。原本想藉電影認識Leonard 本身作為歌手的樣貌,也只有「Tower of Song」的驚鴻一瞥而已,算是我頗感缺憾之處。

        最終,已經可算是被供奉於歌之巨塔的Leonard Cohen 最得意的,畢竟仍是他身為文字工作者琢磨粹練成型的語句吧!Leonard Cohen 的詩詞縱然經常牽連宗教神性,但我一路看來,不禁認為那是種類比的手法,人們在天主面前表現信仰的方式,有時不也激烈如世間愛憎情感,然或因前者飽含強烈而純淨的特質,於是他的字裡行間便有了神祇加持般的力量。

        他不受束縛的靈魂呢喃出人們的心聲,他就是Leonard Cohen,那唯有少數人曾有機會感受,然而一旦引起共鳴,就只能不停深掘的詩般存在。

No comments: